生物习性及危害
1、简介
跳蚤是无翅昆虫,体长约为1.5至3.3毫米,通常为深色,跳跃能力强,于白垩纪早期出现在地球上,距今已有1.37亿万年。作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,蚤以吸食寄主的血为生,被认为是病原携带者和传播者。
2、种类
全球有超过2500种跳蚤,它们的形态、生态、生活史都很相像。跳蚤的体形略呈椭圆,没有颈部,两侧光滑。这种形状很适于它寄生在兽毛的根部、禽类的羽毛等处。它的脚上有很细的爪,当它要走过寄主皮肤的光滑处时,这些爪子可抓牢使其不致掉下去。
常见的种类有:猫蚤、狗蚤、人蚤和鼠蚤。
猫蚤:该种跳蚤最常见于城市,体型较小,呈褐色,头胸间密合。猫蚤的寄主种类多,主要为猫、狗和人类,也可叮咬其他动物,例如鼠类和牲畜。它还是绦虫的中间宿主。猫蚤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蚤类。常见于有机物碎屑堆积物中。
狗蚤:略大于猫蚤,但不如其普遍,常见于城市,呈棕褐色,头部呈曲线,第三对足长有强壮的刚毛。寄主数量少于猫蚤和人蚤,叮咬各种哺乳动物,如狗、猫、人类和野生动物。也是绦虫的中间宿主。
人蚤:呈深褐色,一般略大于猫蚤和狗蚤。在找到寄主后,会藏在寄主的毛发中。寄主种类多,叮咬各种哺乳动物,如猪和羊等,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,与猪等家畜接触易被人蚤叮咬。
鼠蚤:啮齿动物是鼠蚤的首选寄主,在找不到特定寄主时,也会叮咬猫、狗或人类,是鼠疫和鼠斑疹伤寒的主要载体。跳蚤为完全变态昆虫,整个生命周期分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四个阶段,各阶段时间的长短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。
3、危害
跳蚤对人类的健康有较大危害。被跳蚤叮咬后,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态反应,从而导致皮肤红肿瘙痒、心神不宁,严重者会出现贫血、皮肤过敏、炎症等症状。
跳蚤对动物的叮咬,使其瘙痒难忍,并可能导致动物啃咬被感染处,造成局部秃毛露皮、红肿和过敏性皮炎;若动物长期被跳蚤寄生,会导致其贫血和感染其他血液传播疾病,给动物相关的产业,如养殖业,带来较大的经济影响。
跳蚤还是病原载体,可以传播很多严重的疾病,如:斑疹伤寒、鼠疫、绦虫病、巴尔通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等。
4、生物习性
(1)生命周期
跳蚤为完全变态昆虫,整个生命周期分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四个阶段,各阶段时间的长短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。
卵
跳蚤卵长约0.5mm,呈椭圆形,呈白色或淡黄色。卵具有一定的粘性,可以附着在寄主的皮肤、毛发或其栖居的场所,但在寄主摇动或抓绕时,卵很容易脱落。
幼虫
幼虫成蠕虫状,黄白色,非常活跃,食欲旺盛,具有咀嚼式口器,以其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物碎屑,如宿主粪便、谷粉、草屑等为生。
蛹
蛹期持续时间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。蛹分头、胸、腹3部分。蛹色由白逐渐变黄直至棕黄。蛹具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。
成虫
在受到震动或感受到寄主体温后,成虫便会破蛹而出。吸血后,成虫便会交配产卵。